2024年5月26日 星期日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宇宙与人生

 外在、内在以及不二的空间

External, Internal, and Nondual Space

艾伦华莱士

第二十六届神秘主义者和科学家会议

英格兰,King Alfreds大学,

2003413

作者简介:他不仅是一名充满活力的演讲者,也是一名有进取心的学者,更是全世界最积极地把藏传佛教传入西方世界的学者之一。为了促进心灵研究的发展,他一直致力于寻找可以整合佛教中的冥想修习与西方科学的新型方法。 

关键词:空间 佛学

在此文中,我会首先使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物理世界中外在空间的本质,以引出相对真空(假真空)和绝对真空(真真空)的区别。之后,我会从意识相对真空状态的角度介绍佛教徒们对内在心灵空间的本质的认识,再接下来则是一个对不二空间的检验,在那里内在与外在的分界消失了,空间和意识的分界也消失了。最后,我会探讨这些关于空间的理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从理论和实践上检验那些可以使得这些理论互相丰富对方的方法。 

物理宇宙的外在空间

从古希腊时代起,自然哲学家都认为自然排斥真空状态,所以一个空的空间是不存在的。也有很多其他关于空间之内的物质本质的假设,古希腊人把物质定义为一块拥有一定属性的空间区域,这个空间区域最主要的属性即是不可穿透性以及质量。但是,随着自然哲学家不断地提升观测手段和发展实验方法,例如伽利略(1564-1642),这些理论越来越站不住脚。通过改进望远镜和仔细地观测天空,伽利略推翻了一些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的假设,借此他发起了一场关于空间中物体的伽利略革命。 

伽利略的学生埃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1608-1647)是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利用当时有限的科技,通过移除一个容器里的所有物质创造了第一个相对真空,这个实验开启了另一个相对被较少人所知道的革命。这个“托里切利革命”证明了自然界对真空的排斥最起码可以通过人为干涉来相对性地克服。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有很多天才创造了很多超乎想象的利用真空的科学技术革新,包括温度计、热水瓶、各式各样的制冷装置、电视机显像管、X射线管、电子显微镜以及粒子加速器等。 

后来的物理学家和托里切利在这方面的创造或者说空间的假真空状态是相关的。这样的一个真空被定义为一个空间的最低可能能量状态,这是一个当你利用现今的科技移除空间中所有东西的时候出现的状态。这样的一个真空状态只是相对真空,因为它里面还包含着一些能量和内部结构。在现今的物理学中,空间与物质仍然有很密切的关系。物质-能量的形状被认为是真空的一种振动,就如一个水池表面的波痕是其实是池水的振动。再比如,光被认为是在空的空间中的一种振动,更准确地说,光是空间中的抽象场量的振动,而不是空间本身的振动。光波并不是由实际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它们的振动很抽象,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东西在振动。真空本身是无形状的,但是它能够被假定为任意形状,通过这样的方法,它能呈现出一种物理上的实态,即一个真实的“世界”。在现代量子力学中,除了一些从一张与本地无相关性的网中衍生出来的大量的本地化现象之外,物体本身并没有什么状态。正如这些物体的出现方式是那么抽象,根据相对论,这些在真空中的波动质量会与其他质量互相反应,甚至会产生空间扭曲。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些反应是怎么发生的。 

当前的观点认为物理现象只是空的空间中的激励而组成的,或者并不那么清楚地说,是抽象的量子的振动,这重新塑造了实体物质能与心灵互动的原理。现在仍有一些唯物主义者坚持一些关于物质心灵问题的过时理论,这令人感觉我们还在从使用经典力学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看看史蒂芬维恩伯格最近的评论吧:“在物理学家眼中,宇宙的基本组成成分已然没有粒子的位置了。”由此物质丧失了其在物理学中的中心地位,最终剩下的只是对称性理论。按照当今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观点,唯物主义者们到底相信的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支持尼采的“上帝已经死亡”的观点?这个观点认为物质已然死亡和逝去。如果这样,唯物主义者还相信什么呢? 

虽然物理学家已经在理解、创造和利用相对真空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当讨论到绝对真空或者说真正的真空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真正的真空是如此定义的:当我们从一个定义好的空间里移除了一切自然界的定律所允许移除的所有东西的时候,所剩下的即是真正的真空。但是科学家并不能了知自然界的一切物理定律,所以他们很难对真正的真空进行概念化,更不要说创造一个了。这样的一个区域达到了在自然界所允许情况下的最大限度的既没有物理实体也没有能量的状态。它没有内部结构,是一个完美的空对称体,且不受时间约束,也无任何特征,在它里面没有任何东西在变化,且任何东西都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它的不变性,科学仪器是不可能探测到的,科学家们也不可能有能力使它产生一点儿的变化。 

有时候真正的真空也被叫做‘融化的真空’,在它里面的夸克、电子、重力以及电磁力都是一样的;相反,在假真空(冰冻真空)里面,夸克、电子、重力和电磁力是不相同的。如果说真正的真空必须具有可能具有的最低能量状态,那么其实可以说真正的真空是完全没有能量存在于其中的。但是根据量子电动力学,在绝对零度下的真正的真空具有无限的辐射能量来源。在许多当今物理学家的眼中,空间中内在的能量与大爆炸以及宇宙的形成有很大的联系。在他们看来,宇宙一开始是一片完美对称的虚无,但是随着大爆炸,真空里巨大的能量被释放,这解释了为什么最初形成的宇宙是非常炽热的。就像水冷却成冰一样,膨胀的真空冷却成为结构,并产生了夸克、电子、光,最终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物理学家亨宁根兹这么认为:也许量子振动激活物理世界的组成成分的时刻不仅仅先于宇宙膨胀,更可能先于时空本身。哲学或者宗教里真正的真空或者说真正的虚无,可能可以被看成一种完全没有物理定律、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包含任何东西,除了一系列关于它可能会成为什么的可能性。 

心灵的内在空间

托里切利使用新科技推翻了自然哲学家们所信奉的一个古老的假设:物理真空是不可能存在的。现在,大多数认知学科学家都认为一个有意识的心灵是不可能完全没有念头以及概念性的结构化的。换句话说,自然界并不喜欢一个真空的心灵。这个结论是对意识本质的远见卓识呢,还是一个只反映了一部分精神状态的狭隘观点?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指出意识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认知学神经科学家都把他们的结论基于处在正常和亚正常状态的个体(那些遭受精神疾病或者大脑损伤的人)实验开始。当然,还是有很多对于音乐家、数学家、艺术家以及其他拥有异于常人的精神能力的人的研究,但是很少有关于冥想的研究,而冥想的人拥有对非概念性觉知的体验经验。 

通过冥想来探索意识本质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了。在公元前6世纪,在他的老师阿罗啰伽罗摩和忧头罗摩子的指导下,悉达多乔达摩表示他能进入一种极度稳定、清明的冥想专注状态(三摩地),在此状态中,连最细微的内容——比如由一个人的社会和个人历史所产生的念头、想象以及情绪——都不再出现。简而言之,他利用了当时的冥想技术来探索意识的真空状态。随后,他运用此三摩地状态富有洞察力地探索了心灵以及心灵和自然界的关系。当伽利略和托里切利的科学革命着手于外在空间及其物理特性的时候,乔达摩则开始研究内在空间及其精神内涵。通过三摩地而产生的心灵真空状态的应用范围并不比物理真空的应用范围小。心灵真空状态能够带来各种各样的超能力以及超常的感知能力,包括灵魂出体、千里眼、顺风耳、重新获得过去世的记忆以及知道别人心里的所想。但是最重要的是,根据报道,利用意识的无概念状态,人们能够彻底治愈各种各样的内在不平衡以及由之所带来的痛苦。 

佛教冥想理论提出了两类意识真空状态:相对真空以及绝对真空。再生意识,或者说我执,是佛教中形容心灵相对真空状态的一个术语。动态的精神过程,比如感知获取、散乱的念头、精神影像以及欲望被称作意念分别;再生意识是剩余部分,即意识的基态,前面提到的各种“动态能量”从中浮现。它被描述为一种自然的、没有阻碍的心灵状态,即便是当念头被痛苦的想法和情绪所淹没的时候,它内在的光辉和纯净依然存在。这种人类个体意识的基态具有意念分别的最低可能动态能量状态,而不是伴随着无数可能性的最高潜在能量状态。正如物理真空,它是没有形状的,但是它能够显现出各种各样的精神形式和图像,借此它呈现了“真实心灵”的外在表现。 

根据被广泛认为是佛教哲学思想巅峰的中观派(中道)的理论,物理现象和精神现象都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状态,而只有一个从一个非本地关联网中所涌现的本地化外观的状态(因缘和合而生)。换句话说,他们都依靠一些相互关联的事件而存在(因缘生),并不是自动的、有固有存在属性的、本地化的实体。心灵的振动过程与它们自己以及身体相互作用,它们甚至能够产生心灵空间的扭曲。但是目前并没有原理能够解释这些互动是如何发生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这样的互动是不能在机械式的框架里解释的,而只能通过现象学来解释。 

一般来说,当心灵处于活动状态的时候,再生意识是难以觉察的,因为它一般只在无梦的睡眠以及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显现。为了能释放意识原有的纯洁与光辉,以便能释放它光芒四射的潜能,我们必须通过修习三摩地,特别是通过冥想静止来平静内心的无意识活动。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穿越心灵表层的波动而进入内心深层的清明空间。我刚刚把再生意识称为意识的一种相对的或者假真空状态,这是因为当心灵没有任何精神层面的内容时,比如那些和个人历史、文化影响、性别、语言、各种概念和种族相关的内容,先于认知能力的无意识的觉知依然存在。所以说,再生意识是指当你移除了内心中所有事物之时,你的心灵所获得的那个相对真空的状态。 

不二空间

几个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家往往注重物理现象的外在,而忽略了意识的存在与其所扮演的角色。因为他们对于意识没有一个科学上的定义,且没有科学技术能够探测到它的存在以及它对自然世界的影响,所以实际上他们把主观的心灵从他们的科学世界观里移除了。至多,他们把意识解释为大脑中质量和能量的一种结合状态的自然体现;或者把精神活动解释为不同于大脑活动的且仍待解释的一种存在。相反,佛教徒在冥想时安住于再生意识之中,并把他们的注意力从物理世界中收回,因此只要他们还在三摩地之中,他们就不能探索心灵的内在空间与物理世界的外在空间之间的关系。 

在西藏的大圆满教派中,意识的绝对真空(真正的真空)已经在理论上以及实践上被深度探索过了,在意识的绝对真空中,物理世界和内心世界的二重性消失了。据此方法,内外空间的不二性被称为法界,或者说现象的绝对空间。所有组成我们主观经历过的世界的现象在此空间之外浮现,包括了外在与内在空间、时间、物质以及意识。宇宙所有现象都是此绝对空间的显现。 

这种通过探索绝对空间的觉悟方式叫做本觉(智慧),这也是所有个人意识连续体的终极本质。利用最原始的意识而获得的对绝对空间的觉知被认为超过任何主观和客观、心灵与物质、甚至语言和概念。这个说法并不是在谈论意识的主观模式和客观空间的相遇,而是在说明绝对空间和本觉的本有一致性的不二实现。此一致性叫做大圆满,通常也被称为所有现象的“一味”、绝对空间的“清净平等”以及所有从中浮现的现象。 

再生意识仍然具有内部结构且受时间和因果律所限,但是绝对空间和自性的一致性则是绝对的,或者说真正的真空,它没有任何内部结构。在再生意识的假真空中,冥想者会经历极乐、光明以及无念等显著的意识现象。但是在自性的“绝对真空”里,这些体验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也没有任何主观与客观,这是一个超越了相对空间、时间、心灵以及物质的完美对称体。再生意识被描述为人类心灵的基态,人类的所有精神活动都在它之外浮现。而在另一方面,自性也具有与绝对空间基态相同的本质,宇宙中所有的精神和物理现象都在它之外浮现。 

一些高僧大德对此意识状态对人类心灵以及与自然世界关系的重要性作了评论:“任何意识状态都充满着原始觉性的光芒。就如冰块无论多坚硬,还依然是水一样,它从没有失去过它真正的本性。同样的,每一个非常明显的概念的最终归宿都不会落于原始觉性之外。它们在原始觉性中生起,那也是它们溶解消散的地方。”再生意识的相对真空是能够通过静坐练习获得的,而法界的绝对真空只能通过内观的练习来实现。要获得此经验性的见识,首先要寻找所有现象的起源、位置以及消散的方式,分解所有具体化的“外在”与“内在”的分界,然后安住于一片光明的不二之中。 

当科学家观察物理空间及其中的物质的时候,他们所看见的图像都是从意识中生起的,没有任何客观空间能独立于意识存在。正如神经学家安东尼奥达马斯奥指出:“在物体的图像从物体传入视网膜以及从视网膜传入大脑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实际图片的存在。”同样地,当他们设想出一些数学定律以及理论来描述宇宙时,那些概念也都是从他们的意识中生起的。虽然物理学家曾经设想过一个完全无意识的宇宙,但是他们也只有在这个宇宙被意识渗透时才对其有所了解。换句话说,这个被物理学家所想象出来的外在空间是全无任何实际、主观经历的,就如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这个世界里并没有真实、客观的空间一样。这两个空间与彼此互相隔离,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哪一个才是真的?抑或两者都是真的? 

物理学家所描述的外界空间的相对以及绝对真空状态与佛教徒描述的意识的相对以及绝对真空状态有着极其显著的相似性。然而,它们有一个显著的差别,即物理学家所构思出的绝对真空中不存在意识,而佛教徒所构思出的绝对真空与非本地的且独立于时间的原始意识具有相同的本质。物理学家约翰麻曲罗素评论道:“现在大家都相信,如果你想理解任何东西,你都必须先了解真空的所有特性。”如果意识确实是真空的一个特性,那么这意味着心灵并不是从物质产生,而是从一个超越心灵和物质二重性的实际空间中产生的。所以如果想要理解宇宙剩余的部分,理解我们的心灵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心灵被排斥在科学的世界观之外已经很久很久了。 

来源:http://www.alanwallace.org

智悲翻译中心

译者:Neo

校对:圆优 

转自《智悲佛网》返回目录

发布时间:2013年1月12日 15时30分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