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9日 星期四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无了聊斋

佛学世界观、道学世界观与科学世界观

无  了

本文试从佛学、道学与科学三者的交集,来探讨世界(宇宙)的奥秘。

世界是如何诞生的?

 

《佛学词典》“三细六粗”词条是这样说的:语出大乘起信论。根本无明起动真如,现出生灭流转之妄法(迷之现象),其相状有三细与六粗(九相)之别。细者,无心王与心所之分,其相微细难测;粗者,心王与心所相应,其作用之相粗显。
   三细即:()无明业相,略称业相。
   从真起妄的初动之相即由根本无明起动真如之最初状态,乃枝末无明中之第一相,此相尚未能区别主客之状态()能见相,又称见相。指见初动之相。又称转相。依初动业识,转成能见之相。此系依前述无明业相所起而认识对象之心(主观)()境界相,又称现相、境相。由前转相,而妄现境界之相。盖能见相既起,则同时妄现此认识对象(客观)。
   六粗即:……
   依此,若由细相进入粗相,即由不相应心之阿赖耶识位进入相应心之六识位,迷之世界乃随之展开。是故,若欲抵达悟境,须由粗相向细相迈入。凡夫之境界为粗中之粗(六粗后四相)、菩萨之境界为粗中之细(六粗前二相)及细中之粗(三细后二相)、佛之境界则是细中之细(无明业相)。……

道学的《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科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大爆炸”论认为,是“奇点”大爆炸诞生了世界。

世界的本(体)源(头)

从上述的世界诞生可知,世界的本源是“真如”(佛学)或“道”(道学)或“奇点”(科学)。

真如:从词条“三细六粗”的解释可知,一切始于“真如”。真如又名如来藏、自性等等。佛学认为真如是唯一的真实存在。真如不生不灭、如如不动、无形无相。真如虽然不生不灭,但是它能随缘幻现一切有生灭的存在。所以真如是世界上一切存在的本体。

道:“道可道,非常道”,即“无名天地之始的“无”,“有生于无”的“无”。道和真如是一非二。

奇点:?……科学对世界的本体将永远无解!佛学和道学认为世界的本体是言语道断,心行路绝——不可言说、不落思维的。真如,无形无相、如如不动;而科学要观察,要探索,要动,因此将永远无法到达真如的境界。

为什么说真如是唯一真实的,而世界是虚幻的?

    佛祖释迦摩尼在《楞严经》中举了一个旋火轮的例子。他说无情界(外四大)始终相成,生灭相续和有情世间(内四大)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旋火轮,为点燃火把,旋之成轮。火轮虽见之成轮,然实在并无,只是一支火把在转动,然而以此火把旋转之因缘(业力,这里是旋转火把所用的力——注),而得相似相续成就轮之幻相:轮实非有,火体是真。

世界诞生的第一瞬间

佛学

由于最初一念妄动,而成无明,由于这个无明,使得本来灵明通彻之真空变成了冥顽昏昧之虚空。这个虚空在佛学中称之为“业相”。

业相这个由根本无明起动真如之最初状态,虽然说是动态的,然而由于其动极而静,因而处于“尚未能区别主客之状态”,以致菩萨及其以下的众生无法分辨而一无所见(虚空),只有佛能分辨可见,所以“三细六粗”词条解释业相是“佛之境界”。

关于业相还须说明两点:1、从真起妄的最初一念妄动而成无明,人们或许要问这最初一念妄动,是谁的一念妄动?其实,一念妄动的无明实则是无始以来一切众有情的共业。业有业力,有力才能致动嘛。所以佛学词典在解释世界的“成劫”一词时说“据诸经论载,器世间全坏之终,由有情业之增上力故,生微风,成立风、水、金三轮……”。这也就是为什么由一念妄动所现的虚空被称作“相”。

2、真如这个真空和业相这个虚空一体两面的关系:二者都是尽虚空、周法界的,所以是一体的!虽为一体,但一面是如如不动、一面是一念妄动;一面是灵明通彻,一面是冥顽昏昧;一面是阿赖耶证自证分,一面是阿赖耶自证分;一面是世界的本体,一面是世界的相用。所以说是一体两面!诚如佛家大德元音老人所说“同是一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在迷即第八识,在悟即如来藏心'

依无明业相所起的见相是认识对象之心(主观),与其相对的境相是妄现的认识对象(客观)。业相、见相、境相统称“三细”。“三细”就是世界诞生第一瞬间之所现。

道学

如佛学中的从真起妄,由真如而业相,道学中则是道生一,即无极生太极。“反者道之动”,“反者”即太极。太极就如佛学中的业相。一生二,即太极生两仪,这两仪即阴阳,就如佛学中的见相和境相。太极、阴、阳可统称为道学的“三细”,与佛学的“三细”一一对应。

科学:

科学有“三细”吗?有!而且与佛学、道学的“三细”一一对应。科学的“三细”是能量子、光量子的波象性和粒象性能量子与业相、太极对应。光量子的二象性与见相、境相对应,与阴阳对应。

从业相到见相和境相,从太极到阴阳,从能量子到光量子,是世界初始的质能转换!见相和境相,阴阳,以及光量子,是世界最细微的暗物质初始的质能转换是能量子自旋的角速度降低所致。

整个世界的演化就是一个爱因斯坦所说的质能转换(可逆的)过程。质能转换是在众生业力作用下能量子自旋的角速度不断变化的体现。暗物质和物质都是能量在业力作用下的变态。"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物质即能量,能量即物质。【万法唯心造——一切物质和暗物质都是能量所“造”;万法性空——因为能量就是虚空态。】业相、太极、能量子是一维的,自旋的速率极高,只有得道者能够分辨。见相和境相,阴阳,光量子是二维的,自旋的速率次高,菩萨以下的众生不能分辨。《菩萨处胎经三世等品第五》中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想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 爱因斯坦的老师、量子理论之父——马克斯·普朗克博士我对原子的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心识是一切物质的基础他的论断万法唯心造”如出一辙。

 

概述世界演化

 

太极图

图片说明:p为“黑鱼”头与“白鱼”尾的交点;q为“白鱼”头与“黑鱼”尾的交点。

宇宙的成住坏空、质能转换尽在太极图中。

图中p点是“黑鱼”(阴——暗能量)与“白鱼”(阳——物质、暗物质)此消彼长的一个节点。在p点,物质和暗物质已处最低值,而暗能量已达极值。这就意味着宇宙已经破坏殆尽,从坏劫进入空劫。空劫历时67.2亿年。

p点开始,宇宙演化进入成劫。沿着顺时针方向看去,又历经67.2亿年的质能转换,即暗能量与暗物质、物质的此消彼长,宇宙演化到达节点q。在q点,暗能量转化为暗物质和物质已达极值,而未转化为暗物质和物质的暗能量已处最低值,意味着宇宙已进入住劫。住劫历时67.2亿年。

q点开始,宇宙演化进入坏劫。继续沿着顺时针方向看去,又历经67.2亿年的质能转换,即暗能量与物质、暗物质的此消彼长,宇宙演化又回到了节点p。从科学的角度说,质能转换完成了一个周期,从佛学的角度说宇宙历经了成住坏空一大劫,全程历时268.8亿年,并进入下一个大劫。宇宙的演化就这样周而复始,无始无终。

对太极图中“白鱼眼”和“黑鱼眼”的解读:

“白鱼眼”:

从道学的角度说,是阴中阳。从科学的角度说,是世界空劫期的暗能量中的暗物质,不是“白洞”。佛学告诉我们,宇宙到了坏劫期,经过火、水、风大三灾之后,欲界和色界第三禅天以下将荡然无存,进入空劫期;但是,色界的第四禅天和无色界即使到了宇宙的空劫期却依然存在(详见《佛学大词典》【坏劫】条)。那个“白鱼眼”就是色界的第四禅天和无色界。

“黑鱼眼”:

    从道学的角度说,是阳中阴。从科学的角度说,是世界住劫中尚未转化为暗物质和物质的暗能量,也就是星系中心的“黑洞”,就像台风眼一样。“黑洞”就是星系这个“台风”的“台风眼”。

质能转换——能量“海”的变迁

如果说暗能量如大“海水”,那么,可见的物质就如海上的“冰山”和“冰块”,而暗物质就如浸在海水中的“冰碴”和“冰粒”。

再过约1.8亿年,宇宙为期67.2亿年的住劫就将结束,进入坏劫。所以在为期67.2亿年的成劫,早期成型的大尺度天体开始老化甚至解体。这就意味着“冰山”和“冰块”开始消融为“冰碴”和“冰粒”,甚至是“海水”。待到坏劫时,这一过程将加速进行,直至所有“冰山”和“冰块”以及绝大部分“冰碴”和“冰粒”消融为“海水”。

上述比喻说明大尺度天体,随着物质逐步转化为暗物质和暗能量,就如“冰山”与“冰山”之间渐行渐远,这种现象却被科学界说成了宇宙在加速“膨胀”。所以,所谓的宇宙在加速“膨胀”完全是一种错觉。同样的,大尺度天体随着质能转换逐渐变小,直至消失于无形,意味着它们之间的引力逐渐变小。不幸的是这种现象却被科学界说成是暗能量具有排斥力,而且越来越大。

未完下一页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